与遗体捐献志愿者面对面
“这是我和我老伴同意遗体捐献的荣誉证书。他生前就让我捐献他的遗体,现在他去世了,我也要陪他一起捐。”家住安徽合肥市蜀山区邮电新村小区的李代平老人抿了抿嘴,颤巍巍的双手伸向夹在腋下的布袋,掏出两个鲜红的本子,缓缓展开铺在桌面上。
这是安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安医大”)“明眸视界”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采访遗体捐献志愿者时,经历的难忘一幕。
【资料图】
这个暑期,安医大各级团组织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夯实实干之基,该校“明眸视界”社会实践团就是其中之一。两位老师、15名学生精心设置调研问题,力图了解民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和我国捐献事业发展现状。他们围绕“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器官捐献相关知识”“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您好,我是安医大的学生,我们在做一项关于器官捐献的社会调查,您能配合我们回答几个问题吗?”做好充分准备,师生信心满满地前往合肥市复兴家园、皖西新村、澳丽苑、山湖苑等20多个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当地居民对于器官(角膜)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现实情况却让实践团备受打击。很多居民对“器官捐献”“器官移植”这类比较敏感的话题非常抗拒。实践团采访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刚开始还乐呵呵地回答自己的岁数,但听明白“器官捐献”主题后,她便不再多言,撇过头去、甩动手掌,拒绝与实践团交流。同学们表达了歉意后无奈离去。
“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中华传统观念影响,民众谈捐色变,这也导致中国器官(角膜)捐献事业起步难,发展慢。”实践团90后指导老师黄程平说,“面对调研困难,我们先是相互鼓励,再讨论如何调整调研方法,回收用户对于问卷的修改建议,对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语言进一步优化。”
第二天,实践团在与居民沟通时,不再局限于问卷上的问题,如果遇到对问卷表现出兴趣的居民,会慢慢引出器官捐献方面问题深入交流,及时做好记录,获得大众对遗体捐献更加具体的态度。
“我和孩子爸爸都选择生态葬,把遗体捐掉,不给孩子添麻烦。”实践团在采访合肥邮电新村爱心社时,朱秀芳比划着说。2013年4月,朱秀芳的老伴陈清秀去世,深受阿尔兹海默症困扰10年之久的他早已与妻子商量好,将遗体捐献以供医学研究。朱秀芳的两个女儿听闻母亲要将父亲的遗体捐献,表示强烈反对。
但朱秀芳坚持捐献,两个女儿拗不过她,还是同意了。填写申请书时,朱秀芳也为自己填了一份。提到多年来被身边的人误解说“心狠”的经历,朱秀芳眼里泛起了泪光,“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遗体捐出去作点儿贡献,有什么不好?”她哽咽了。
“这次活动,听到遗体捐献者的所思所想,是一场特别的‘生命教育’,我深刻领会医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希望遗体捐献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实践团成员李子骏说。
“我在安医大二附院做过肾脏移植和数次手术,很感谢为我捐肾脏的好心人,让我重获第二次生命。”实践团在调研时碰巧遇到一位做过肾脏移植的中年男子,他提着病历袋、戴着口罩。当谈到捐献意愿时,他说:“我已经登记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了。”他戴着口罩的脸上看不出较大的情绪波动,更多的是坦然和平淡。
“很感谢您对医疗事业的支持!”实践团成员激动地说。他连忙摆摆手,“我也接受过器官捐献,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位受访者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社会,就像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生命在无声流淌的爱中传递。让我们在震惊之余更加感动。”实践团成员许哲感慨道。
10天的调研结束后,实践团立即投入到调研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中。“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器官捐献知晓率高,但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受调查者对于器官捐献登记途径的了解较为局限。影响捐献意愿的首位因素仍是传统思想观念,信任问题是影响捐献的重要因素。”实践团负责人叶林威说,团队也意识到我国器官捐献知识科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今年暑期,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副站长付杰带领同学们分别前往阜阳市颍州区、临泉县、太和县等地看望、慰问遗体捐献志愿者和遗体捐献者家属。“遗体捐献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监督及全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需要更人性化的善后服务与关怀。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像事业!”付杰投身遗体捐献事业30多年如一日,为无数家庭重新点燃了希望,2017年他带头填写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表。
近年来,安医大注重对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宣传。每年春分日诵读会、冬至日缅怀活动、重阳节志愿者社区慰问、解剖课前的“医学伦理课”、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都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契机。
截至目前,安医大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办理登记志愿者6000人,接受捐献遗体累计883例。付杰说,希望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了解生命本质,消除对遗体捐献的恐惧心理。
“人体器官捐献是有意义的善行,也是涉及伦理、法律、医学等多方面的课题。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传承生命大爱、践行责任担当,带来精神层面的触动。”在黄程平看来,团队围绕“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珍爱生命、绽放生命”的目标,从问卷设计到现场交流再到总结反思,接受了一堂充满医学味又入心入脑的思政课,“希望学子们由此感悟生命真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在心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与教育温度,有助于高尚职业道德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积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关键词: